猫麻醉是什么样的?
首先明确一点,任何药物都有毒性,手术中用到的麻醉药也不例外。 吸入麻醉药:
1、通过鼻腔粘膜吸收,作用比较迅速;
2、苏醒较静脉注射慢,完全恢复要5个小时左右;
3、对呼吸中枢和心血管系统有直接抑制作用,在使用剂量下,一般不会致命;
4、根据动物个体不同,对药物的耐受性有很大差异。 对人的致死量是400到600毫克,而对大鼠的致死量仅为7毫克/公斤体重。 例如,常用的氯胺酮,人体用药过量致死量为900毫克/公斤体重。如果给一个60公斤重的病人静脉注射500亳克氯胺酮,就会引起中毒。 虽然各动物的器官大小及生理机能差别很大,但麻醉药的药理特性基本相似。在常用浓度和剂量下,麻醉药主要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脑干、网状结构)中的某些神经传导通路,从而产生意识消失、反射抑制以及肌肉松弛。随着用药量的增加,麻醉由浅入深,由肢体远端开始逐渐向中心部位扩散,最后达到全身麻醉。
当需要更深一些的麻醉时,可以交替使用局部麻醉药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来达成目标。常用的局部麻醉药有乙醚、氟烷、异丙醚等。这些药物具有镇痛、镇静、催眠的作用,但不阻止患者的正常呼吸。 静脉注射麻醉药:
1、起效时间快,通常在几分钟之内;
2、对心血管功能影响较小;
3、苏醒较快,通常几个小时以后;
4、有一定的成瘾性,长期使用会产生依赖性。 对人类来说,静脉注射麻醉药的致死量约为0.1克/公斤体重,只要规范操作,剂量合适,麻醉是安全的。 但是,一旦注射了过量的麻醉药,或者使用了不合格的药品,就有可能发生中毒甚至死亡。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静脉注射麻醉药主要有两大类:苯二氮卓类药物和哌替啶(杜冷丁)。前者主要包括苯巴比妥、阿米巴比妥和司可巴比妥;后者包括盐酸哌替啶和硫酸吗啡。 这类药物的作用机理都是通过抑制大脑功能的药物。它们都能阻断脑干中的呼吸中枢,从而引起呼吸困难乃至窒息;还可以阻断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导致高热,加重心脏负担;还能致幻,出现幻觉。 如果不能马上苏醒,就会出现昏迷、呼吸骤停等症状,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