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美冬天手术好吗?
首先,你要了解到底什么是“手术条件”和“手术风险”。 所谓“手术条件”就是说你选择的医院、医生是否具备实施手术的条件,这个因素主要影响术后感染率; 但是!“手术条件”并不能完全决定术后伤口的肿胀程度(也就是题主所说的“伤口恢复慢)。因为这个涉及到机体对损伤的反应,即机体面对不同损伤时的修复机制如何启动的问题。 这个机制是很复杂的,简单来说就是局部炎症反应的过程,包括创伤炎症以及创伤愈合两个过程。而这两个过程中又涉及许多分子信号传导通路,这些信号通路中又会涉及大量蛋白分子以及各种细胞因子的释放。 而这些分子信号传导通路在手术应激时都是要启动的,因此无论是否进行麻醉,这些信号通路都是在术前就已启动的。换言之,即便不进行手术,动物机体也是要进行创伤修复的,只不过手术使机体处于一个更高的敏感性状态而已。所以本质上来说,手术带来的创伤刺激,只是让已经存在的创伤修复机制启动得更加强烈一些而已…… 说到这,就该说到这篇论文的重点了——
作者选取了35只博美犬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荧光标记的技术,来观测在手术操作过程中,肌纤维母细胞(myofibroblasts,MFs)在受损组织中的迁移情况。
结果很明显, 在手术过程中或手术后4小时内,可见MFs从皮肤表皮层下移,进入真皮层内;并且在伤口周围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并释放各种生长因子,诱导MFs向患处聚集。
而在术后第7天开始,虽然伤口及周围组织中的炎性细胞数量逐渐减少,但MFs的数量却逐渐增加,并在术后第12天达到高峰(也就是说在伤后3周,损伤处MFs含量是最高的)。同时,作者发现虽然肌成纤维细胞的数目在术后第7天开始出现回升,但是在肌成纤维细胞内部却有“结构改变”(作者的配图,我实在是不懂该怎么描述……) 从文中图片来看,好像细胞内的变化不是很大… 总之呢,通过阅读文献,可以知道伤口在手术后的早期(前3周)属于炎性反应阶段,此阶段主要表现为细胞(特别是肌成纤维细胞)数量的增多和细胞外基质的产生。而这种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调整,对于创伤的修复是非常必要的。当然,在炎性反应阶段之后,创口还必须经过纤维形成和瘢痕形成两个阶段,才能最终痊愈。 由于手术使机体处于一个更高敏感性状态,从而可能进一步加重创伤修复过程中的炎性反应水平,但是这并不是说这种强化的炎性反应会导致更严重的组织损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