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多大才能体内驱虫?
一、寄生虫的分类 1.内寄生虫 顾名思义,就是寄生在宿主体内的寄生虫,一般通过食物摄入以及接触而感染;常见的有蛔虫,钩虫和鞭虫等肠道线虫,绦虫,球虫,吸虫等。内寄生虫可破坏肠粘膜上皮细胞,造成营养丢失,干扰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甚至导致胃肠道阻塞或出血。同时还可引起过敏反应及寄生虫的代谢产物对机体的毒害作用。另外由于寄生虫可随地便排出而污染外界环境,成为人畜共患病传播的媒介体,危害极大。
2.外寄生虫 是指寄生于体表或者体外环境的寄生虫。常见的外寄生虫有蚤,虱,疥螨,蠕形螨和耳痒螨(耳道寄生虫)等,它们可传播鼠疫,兔热病,斑疹伤寒,蜱传立克次氏体病等传染病,而且叮咬宿主时可分泌毒素刺激机体发生过敏反应而引起皮肤炎症反应,影响犬的健康。 二、驱虫药的种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驱虫药可分为很多种类型,这里以作用机制进行划分。根据药理作用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驱线虫药和驱吸虫药两大类;其中前者的代表药物有阿苯达唑(甲苯达唑),吡喹酮,芬苯达唑以及硫苯哒唑等;后者的代表药物有氰苄达唑,丙硫咪唑(甲硝唑),氯硝柳胺(灭绦灵)等 三、驱虫的时间 不同种类的寄生虫有不同的发育史和生命周期,因而驱虫的最佳时机也不尽相同:比如蠕虫病通常在3-4周龄时开始感染,8-9月龄达到感染高峰期,因此建议首次驱虫安排在出生后2-3个月左右;此后每间隔一个月进行一次预防性驱虫直至成年。对于体外寄生虫来说,通常幼年期就已感染,因此需要持续地进行定期驱虫。 四、驱虫药物的剂量 由于每种驱虫药的毒性不一样,因此在驱虫用药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推荐的用药剂量来饲喂,不可擅自加大用量或是随意改变给药次数,以免产生不良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在给狗狗服药期间,应加强护理防止发生意外情况。注意观察犬的精神,食欲和排便状况,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以防延误病情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五、驱虫后的反应 因为个体差异的缘故,有些狗的体质较弱且可能已感染了严重寄生虫,所以服用驱虫药以后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呕吐腹泻乏力等症状,此时不必过于担心,只要及时给予足够的休息并适当补充营养即可恢复体力了!如果症状持续加重甚至出现昏迷则应立即送医确诊治疗以避免引发严重后果! 六、注意事项: 1.驱虫要分阶段进行,不可一次性全部驱除以免影响其他寄生虫的生存繁殖能力从而增大下次治疗的难度;另外,对于刚出生的幼犬也应进行驱虫处理以减少患病的机率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