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耳朵能洗吗?
当然可以,而且一定要经常清洗。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耳道(包括外耳道和中耳)与耳朵整体(内耳)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到,除了鼓膜(这个我们后面还会讲到),耳道和外耳都是具有一定深度的腔隙;中耳则是由鼓室和鼓窦等结构构成。
这些腔隙之间都有着一定的联系,例如外界空气可以通过耳道进入中耳,使声波能够传入耳蜗引起听觉。 同时这些腔隙又都具有一定的屏障作用,保证了在中耳受到感染的情况下,不会影响耳道的功能。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清洁护理,耳道内的细菌或病毒就会从中耳侵入,引发炎症甚至造成听力损失。
对于狗狗来说,自己的舔舐是清理耳道的最常用方式。通过舌头上的味蕾接触到耳道内的所有地方,然后卷曲的舌头轻轻擦过整个耳道,起到清洁的作用。 但是狗的舌头上有大量的倒刺,这些倒刺其实是非常容易损伤耳道内皮的。如果听到狗狗一直“咕噜、咕噜”地清嗓子,就要小心是不是因为舌头上的倒刺使耳道局部受伤而出现的异常声音。这个时候可以用湿毛巾给狗擦拭一下耳部,再用纱布擦去多余的油脂,适当抹点凡士林,保护患处皮肤。
不过这种自己处理的方式可能不是特别周全,万一操作不正确或者力量不够,都会影响效果。最好的方法还是借助工具帮助清洁,比如专用的洗耳液、棉签或是柔软的纸巾等等。 在给狗清理耳道的时候,一定记得把棉签等物品彻底浸入水中,这样在擦拭耳朵时就不会因太过干燥而导致棉签在耳道内滚动,这样很容易伤害到耳道。 如果发现宠物经常出现用后脚搔抓耳朵的情况,要及时检查耳道是否有异物、是否过于潮湿或过于干燥(表现为皱缩或者脱皮)等情况。
一般建议每周清理1-2次。具体做法是: 注意:在清理过程中,若见分泌物为浅红色或深红色且呈液体状,应立即停止并送医救治。
多数的狗狗耳道是“L”字型的,洗澡时如果不小心使耳朵进入大量脏水或狗洗完澡后没有及时擦干耳朵,水在耳道内逗留,创造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使病菌和真菌在耳道内迅速生长繁殖,产生大量分泌物,堵塞耳道,导致狗狗患有外耳道炎,严重的病菌侵入中耳和内耳引起中耳炎和内耳炎,影响听觉和平衡能力。因此,患耳道病的狗狗多出现甩头、撞墙,采食和睡眠不安,且有不同程度的发烧和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发生。由于多数犬特别是长毛犬或耳道毛比较密、长的犬,经常会有耳毛掉落在耳道内,这些犬最好每月清理一次耳道。所以,给狗狗清理耳道是平时护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给狗狗清理耳道,可以这样操作:先用手抓住耳朵根部提起耳朵,用棉球或医用纱布蘸稀释的宠物耳道洗液或双氧水(在双氧水100毫升中加入250毫升生理盐水或凉开水)后,用棉球或纱布轻轻擦拭耳朵周围的分泌物,反复擦拭至棉球不再有污物沾染。再提起耳朵,向耳道内滴入耳道洗液5~10滴(视耳道分泌物多少而定),然后由上向下轻轻按摩耳朵,使耳道洗液充分与病菌接触。再次提起耳朵,用棉球或纱布蘸洗液,由外向里擦拭耳道,将分泌物彻底清除干净。如果耳朵有严重的炎症或外伤,应该在清理后再滴入耳道消炎药3~5滴,以促进损伤组织的生长和防止细菌进一步繁殖。对于耳毛过密的犬,还可以考虑用剪刀剪一下耳道内过多的耳毛(注意不要接触伤口),再清理耳道和滴入耳药。耳朵发痒的犬可以在清理干净耳道后滴入耳止痒药3~5滴。为了防止狗狗将耳朵搔痒的分泌物蹭到沙发上或地板上,可以用宠物专用的耳朵防护棉贴在耳朵根部。
耳道病菌的滋生常伴随着其它疾病,比如过敏性疾病、螨虫、疥虫、外伤也会引起耳道继发炎症,在清理耳道和滴入耳药治疗耳道病菌时,还应该针对引起耳道感染的原发疾病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