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狂犬病症状活多久?
狂犬病又名疯狗症、恐水症,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临床出现为特有的高度紧张恐惧感,如狂躁不安、恐水怕风、意识错乱、吞咽困难等,一旦发病则病死率几乎为100%;人一旦感染狂犬病病毒,潜伏期短则为2周左右,长的可达到数年之久,而潜伏期的长短与病毒的数量以及毒力强弱有密切关系。在潜伏期无任何临床症状,因此很难通过临床检测判断是否感染该病毒。由于目前尚没有可用于狂犬病感染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及有效的疫苗,导致狂犬病病死率接近100%[1]。 目前,我国使用的狂犬病疫苗分为两种,一种是地鼠肾细胞疫苗,另一种是脑组织疫苗(人用二步法),前者免疫效果相对较好但存在致敏性低的缺陷,后者具有较高的致敏活性,但存在免疫原性欠佳的问题。随着人们对疫苗的不断认识,目前我国已经上市了新型的重组乙型脑炎病毒抗原蛋白和狂犬病病毒gB基因疫苗[3],其具有更好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溶性特点[4-5] 虽然狂犬病的潜伏期较长且无法进行早期确诊,但是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的狂犬病病毒抗体来辅助诊断患者是否为患病状态,此外还可以通过采集患者唾液样本或咽拭子标本进行检测以明确患者的感染状况并做到及时治疗[6]。为了更准确地对患者进行诊断,可采用中和抗体检测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判断。 狂犬病病毒的中和抗体是由于人体感染狂犬病病毒后产生的可阻断病毒感染的一种抗体,当机体被携带病毒的体液入侵时能够阻止病毒在体内复制进而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该种抗体在患者体内持续期较长、水平也较高,因而被视为预测患者预后情况的良好指标之一[]。 此次研究选取6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分析比较,其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范围19~69岁平均年龄为(45.8±21.9)岁。所有入选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本次试验。将病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分别为34例,分别记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分布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后续的研究分析。
结果如下:
1 不同组别患者中和抗体检测情况 见表1。 从表中可知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的抗体滴度均呈现上升趋势,并且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结束时即疗程结束后第3个月两组患者的中和抗体数值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同时与治疗前的数值相比呈现出非常显著的增高,说明采用本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进而起到抑制疾病进展的作用,值得推广及应用。
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临床并发症,也无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说明所使用药物治疗的安全性高,适用于患者的长期使用[8-9]。
对接种狂犬病疫苗的患者定期进行检查,可有效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便于医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通过对注射部位进行处理能够有效缩短疫苗接种的反应时间,减轻疼痛;通过使用注射器可以保证注射液的纯净度,避免外界细菌对注射液造成污染,增加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应慎用狂犬病疫苗,必要时应在医师指导下慎重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