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皮肤都有哪些种类?
哺乳动物由于种类繁多,涉及面广,其皮肤的表面结构也各不相同。按其表面构造,可分为裸露型、毛型、甲型和发达腺体型等几类。
裸露皮肤表面光滑无毛,无角质或鳞,只被以皮脂腺分泌物和极少汗液,常见于人类和少数种类的哺乳动物。
毛型皮肤表面被毛,小部分被鳞。在所有有毛类哺乳动物毛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兽类腹部一般比背部长而柔软,背部比腹部疏而粗,头部毛较密而且排列复杂,四肢毛依其生活习性差异也较大。兔形目和食虫目等兽类,毛的生长和脱落是缓慢而且没有阶段性的,它们的毛色也没有变化。而多数兽类有换毛和换色现象。有换毛现象的种类一般在春季和秋季各换一次,新毛长出之前,脱落的旧毛还留在原处。春季换上的夏毛短而稀,没有毛尖或有双色毛;秋季换上的冬毛则相反,不但密度大,而且每根毛的毛尖发达。毛色季节变化明显,一般夏天颜色较暗,冬毛颜色较淡。
甲型皮肤表面有甲,大多有角质化或骨化的构造,常呈鳞片状或盾牌状排列,如穿山甲和鳞毛目。发达腺体型皮肤腺体特别发达,分泌旺盛,皮肤上常有乳头和囊状构造,如鲸和海牛(它们属于贫甲目)。此外,皮脂腺发达的兽类,一般毛光滑闪亮,如猪和河狸。有臭腺的兽类用臭腺分泌物防御敌害或标明领域,比如麝、黄鼠狼和臭鼬等。还有些兽类,皮肤腺非常退化,如兔和袋鼠等,这和它们具发达的毛的表皮腺体有关。
鸟类与哺乳类一样,由于种类繁多,涉及面广,其皮肤也具有高度的特化和多样的结构。不过,总的说来,鸟类皮肤薄而柔软、松驰、多脂肪,无汗腺和皮脂腺,大部分皮肤有较好的血管网,并随着身体各部的色彩不同而有各种颜色。
爬行类的皮肤由角质化的表皮和真皮组成,没有毛发和汗腺、皮脂腺,一般比较干燥,表面被有重叠的角质鳞片,鳞片在不同种类又有角质化的锯齿状或骨化的盾片代替。
两栖类皮肤一般湿润光滑,几乎完全没有真皮,只有表皮。除非洲和南美个别种类外,几乎完全没有角质化,因此极易吸收和渗透水分及溶解物质,皮肤内还富有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