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鼠死了可以埋菜地吗?
在乡下,一些农民会随意将家里的死鸡死鸭死猪埋在树边或菜地,甚至有些会将他们煮熟再吃,他们会这样做什么?为了预防疾病吗?
其实,在传统的养生学家看来,这些动物死了是具有一定“功效”的。当然,这里的“功效”可以理解为中药材对一些物质产生的反应,而在当下,这些动物尸体被当做有害垃圾进行焚烧。
那么,能不能将家禽家畜的尸体就近掩埋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其一,从环保的角度来看,将动物尸体进行深埋,可以防止环境污染,特别是对于生活在农村的人而言,在自家的菜地里面进行掩埋,防止一些动物啃食后感染传染病,这具有一定的防病、防疫作用。
其二,从民间传统疗法来看,在一些少数民族,会将某些家禽的肝脏拿来熬制偏方,对于外伤手术缝合后消炎杀菌具有非常好的作用,在海南地区,还有人将鹅的血滴在伤口上,称之为“血疗法”,用于治疗关节炎、腰痛、肾虚等病。
这些家禽的肝脏、血液在中医里面归属于“药”的范畴,他们可以有效杀灭病菌,避免复发,对于身体有着很好的保健功效,从这一角度看,家禽尸体用来防病治病是有民间经典案例的。
其三,从中国饮食文化上看,某些食物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鸡,神农年代即已驯养,作为药用,先秦两汉时期即有记载;
猪,神农时代便采食驯养,汉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生猪,天下之常物也。而古今入药者,惟膘乃良”,此言“养膘”,今谓之腊肉,以此为服药最佳滋补品,而民间用以烹任馔养,亦甚贵也。
狗,神农时代即已饲养,清代列为药用动物,以灸狗肉治疗些虚寒证。
牛,神农时代即已牧养,从唐代开始,宫廷和民间均食牛肉,而医家则以牛肉辅以药材,用以治疗虚症。
羊,在汉魏时期即已饲养,宋代开始用作食疗,元代开始药用。
兔,在秦汉时期即已饲养,宋代开始用兔肉治疗某种病症。
鸭,在唐末宋代即已饲养,开始多以荷叶裹食,并用以浸酒。
从这些民间饮食文化中可以看的出,我国人对于家禽家畜的熟悉和认同。
既然以上这些家禽家畜在人死后都可以对其进行安葬和食用,那么,鼠类作为人类的挚友,人类又为什么不可以对它们进行火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