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爪子携带什么病?

焦三二焦三二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来说,不是所有的松鼠都带有病菌;其次,如果接触了患有传染病的松鼠,人会不会被传染上病毒呢? 答案是否定的。 原因如下:

1. 啮齿类动物属于寄生虫病的易感宿主,但人类并不是寄生虫的自然适宜宿主,所以,寄生虫一旦离开寄主,就会失去大量繁殖的能力而逐渐死亡[3]。比如,蛔目的蛔科寄生虫中的异尖线虫在人体胃液中只能存活几个小时,蛔目的蛔目寄生虫在人体的消化道内一般只能存活2~4周[4]。也就是说,即使有些寄生虫能在鼠体内得以存活和传播,但当它们进入人体后,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大部分寄生虫是无法成活的。通过上述方式,可以有效阻止寄生虫病传播给人类。

2. 除肠道外,绝大多数的消化道上皮细胞都具有完整的防御机制(包括细胞屏障、粘液分泌物和胃酸),可以阻挡微生物的侵袭;而胃肠道内的微生态环境也十分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虽然小鼠胃肠道内细菌数高于人类,但是肠道内正常菌群对病原体有抑制作用,因此也不会轻易患细菌性肠道疾病[5]。而且,人体摄入食物经过咀嚼后变得柔软易于消化,还经胃酸、胰腺液等消化液的分解,再经过复杂的生化反应最终成为可以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病原体都被消灭了。

3. 人感染小鼠疾病的概率很小。 如果一定要说有可能感染的寄生虫病,那只能说可能感染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但一般都是过去式了——原来感染过,但现在身体抵抗力强,已没有寄生虫存在了。因为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大型的寄生生物体,除了体表生活着众多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以外,胃肠道内还有大量的原虫、蠕虫等寄生虫。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随着进食过程,一些寄生虫连带着未消化的寄生虫营养物质随粪便排出,而小部分寄生虫可能暂时存活在消化道内,但在胃酸等物质的消化作用下很快就会死亡。所以,只要注意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洗手、生熟食品分开等),不去触摸可疑的动物,就不必过于担心会被传染上寄生虫病。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