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松鼠怎么训?

双小萍双小萍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作为宠物饲养是违法的!野生动物不可私自收养! 然后,要纠正一个误区。所谓的“驯化”在动物学界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学科分支,并非简单的指训练。

目前对于宠物鼠的研究表明,不同品种的仓鼠(包括野生和人工培育的品种)对于外界刺激的应激性反应是不同的[1]。 也就是说,你用同样的方法对待不同的品种,得到的效果是不样的,甚至是有害的。 比如你看到一只陌生的老鼠,想接近它并抚摸它,但是对于一只仓鼠来说,你可能就是一个威胁。于是它可能会躲避、逃跑或者攻击——这叫做“防御性回避行为”。

如果它认为你是无害的,那么它会靠近你并在你手上吃食物,这时你就可以把它抱起来抚摸了——这叫作“信任性接近行为”。 但是如果你用手抓它,想要抓住它放在手里玩,可能它觉得你没有恶意,但是也不喜欢你的触摸方式,因此会反抗,但并不会伤害到你——这就叫做“中性态度”。 如果它对你无感或者说懒得理你,你可能会直接把手放到它的上面,这时它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反应,只是把头偏向一边或者用鼻子嗅你,也就是“容忍”的意思……但是如果你一直打扰它的话,它还是会把你手拂开或者说咬你的手以示警告。

以上是对小动物行为学的一个简单介绍。回到正题。 如果题主真的爱这只小松鼠,就应该放它一条生路。 不过,如果是实验动物,那另当别论。 很多研究人员为了获得更精确的科学数据,经常会给小白鼠等动物灌输“惩罚性”观念。

比如它们会把小白鼠放入一个箱子里,打开箱门的一瞬间让电击雷闪,吓唬一下小鼠,然后用注射器给小鼠注射药物,观察其对某种药物的应激性反应;或者在箱子上开几个小洞,通过改变光线的明暗来诱导小白鼠,然后检查其生理指标有无变化等等。 小鼠其实是非常聪明的动物,经过反复的训练,可以学会很多技能以换取食物。但是这样训练出来的“聪明”对于研究者们来说并无实际意义,因为小鼠太聪明了,很容易学会“欺骗”研究员,反而使科学研究的结论出现偏差。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小白鼠的“聪明”仅仅是基于对刺激的反应能力,即遇到危险时能跑多快。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训练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当然,如果我说了这些话,你们也懒得看,那就随意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