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犬的纯种?
我们要了解什么是纯种。从繁殖学角度来说,纯种是指同一物种中基因纯合而整齐的个体群体(Akiyama 1972)。我们人类的祖先自猿类分化出来时就是一个个纯合而整齐的个体;同样,狗的祖先在几千年甚至上万年前的亚非大陆上也是一个个纯合而整齐的个体。这些个纯合而整齐的祖先进化形成许多遗传变异,这些遗传变异最终形成了今天成千上万品种的狗。
但到了现代,人们常常把“纯种”一词用在与动物繁育相关的领域,指拥有一定数量遗传底本,经过严格繁育,而得到的大体相同的后代(Todeschini 和 Cattani 2004)。所以,今天我们说的纯种狗其实是由大量近亲交配而得的后代,它们可能有着一样的毛色、毛发长度和纹理,甚至有着相似的体型、体态和外貌,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说它们是同一个物种或同一种类的动物。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搞清楚几个问题:
一)不同品种或者类型的狗,它们的遗传基础一样吗? 二)如果不一样,会有什么区别呢? 三)人类对于狗的不同品种或类型的选择标准主要取决于什么呢? 四)这种选择标准是因为该品种或类型存在基因型差异导致的吗? 五)如果基因型有差别,是基因突变导致的吗? 六)我们可以通过肉眼识别的差异,是不是由上述原因造成的? 七)如果我们发现了由于遗传因素而导致的外貌差异,我们能区分纯种与混血儿吗? ... 这些问题看起来很复杂,但其实我们生活周遭的动物都或多或少给我们提供了一些答案。
以我们日常所养的宠物动物为例,我们的猫狗基本上都是由两到三个不同的物种杂交而来——比如,现在我们所养的猫绝大部分都是暹罗猫(Felis silvestris catus)与波斯猫(Felis silvestris aristata)的杂交品种;而我们养的小狗则基本上是狼(Canis lupus)与灰狼(Canis lupus griseus)的杂交后裔。
为了育种的需要,人们在培育这些宠物的时候,往往刻意地选择了那些携带某些基因型的雌雄宠物进行交配,从而让它们的后代拥有了特定的人类所选育的性状。虽然每一代驯养的历史背景有所不同(Worthington et al. 2016a;Larcombe and Worthington 2016b),但它们的遗传基础却是大同小异的。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些宠物,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它们都具有类似人类的性格,能与人亲近,并且都能为人提供情感慰籍,但如果我们从遗传角度考虑问题的话,把它们分成两类且分别对待似乎更合适。
第一类,我们称之为“杂种优势”(hybrid vigor)动物,此类动物的父辈或祖父辈为纯合物种。因为它们携带有来自两个物种以上的遗传物质,所以这类动物一般个头更大,新陈代谢更高,身体更强壮,适应能力也更强。因为我们通常把具有较强适应性和较强生存能力看作是人类选择配偶的首选特质之一,所以无论是从生物进化还是人类社会角度来看,我们将此类动物归类为纯种似乎并不恰当。
第二类,我们称之为“纯合成”(purebred)动物,这类动物的父母全部为同一物种,没有杂交基因的渗透。虽然它们的个体表现也许没杂种优势动物那么出色,但它们能够保持其遗传基础的纯正,而将人类所赋予的特性代代传承。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纯合成动物并不是指那些血统单纯,只有三代以内血缘关系的繁育动物(reciprocal breeders)。因为这些动物虽然血统关系简单,但没有达到全部基因型的纯合。而要完全消除各个基因座位上的杂合,则需要更多的基因型检测、统计分析和计算机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