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美球虫严重么?
最近因为给狗狗吃药,查了很多关于球虫的知识。 球虫病是由寄生虫——寄生虫中的蛔目异尖科寄生于肠道内引起的。根据调查,我国有80%以上的狗患有球虫病,而猫的患病率更是高达95%以上[1]。 这些数据都说明球虫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胃肠道寄生虫病。
虽然球虫病在动物中发病率高,但是一般经过恰当的治疗,宠物体内的球虫会被消灭,对宠物的影响不大;然而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用药不当,球虫病可能会发展成较严重的胃肠炎或肠炎,引起腹泻、呕吐,甚至脱水。如果没有及时就医,处理不到位,很有可能造成宠物死亡。 虽然多数宠物都会感染球虫,但是不同宠物的临床症状差异很大。 首先,感染的轻重要视具体寄生虫类型而定。对于犬肠道内常见寄生蠕虫———异尖线虫来说,其有3个生理阶段:幼虫期、幼虫脱壳期和成虫期。其中,幼虫期的异尖线虫主要侵害消化道上皮细胞,而导致临床症状出现;而在幼虫脱壳期内,由于虫体在消化液中溶解,其破坏作用会暂时减弱;只有在成虫期,虫体通过交配产卵,才能再次形成危害。所以,一般来说,即使体内有异尖线虫,只要不在成虫期,就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 其次,与犬猫等温血动物的免疫功能有关。对于非恒温动物来说,抗体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此时虫子数量不多,则可能不会发病;但是如果体内抗体水平偏低,虫体大量繁殖,就可能引起胃肠道炎症反应。
最后,还可能与虫体所侵染的消化道部位有关。一般情况下,位于食管下的食道胃连接处的异餐线虫容易诱发急性炎症反应,导致比较剧烈的症状发生;反之,位于结肠的异尖线虫由于远离免疫细胞聚集的区域,不容易激发较大的免疫应答反应,常常不表现明显的症状,但其病理损害程度可能更重一些。 对于异尖线虫这种可以侵袭消化道各个区域的寄生虫,预防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