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会得传染病吗?

汤婧艺汤婧艺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会,而且兔子的传染病远比人类要复杂的多,因为兔子是啮齿类动物,体内有专门吞噬病毒的细胞——巨噬细胞,但很多病毒都具有抗体,可以借助这种免疫机制不发病而获取终生免疫(例如犬瘟);也有一些病毒不具备抗体,但是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而不发病获得免疫,此时再接触该种病毒就会患病。所以看宠物兔是否得了传染病,关键要看是否有相应的免疫抗体存在,如果没有,又无法确定其来源的,那就有很大的风险了。

1、狂犬疫苗 预防狂犬病。这是所有家养宠物必须接种疫苗,对于猫咪和狗狗来说,每年都要接种。由于狂犬病致死率几乎100%,因此必须要慎重。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预防狂犬病的疫苗分为两种,一是注射疫苗,二是注射免疫球蛋白。

2、狗瘟 预防犬瘟。犬瘟热是幼犬的第一大杀手,发病率极高,死亡率也高。目前尚无治疗本病的特效药物,以预防为主。定期注射犬瘟热疫苗可显著降低发病率。

3、细小病毒 预防犬细小病。犬细小病毒是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主要感染犬,尤其对幼犬危害极大。临床表现主要为出血性肠炎或坏死性胃肠炎。目前没有治疗本病的特效药品,故以预防为主。预防本病的关键是严格消毒,加强日常管理。对幼犬应及时进行疫苗接种。

4、乙脑疫苗 预防乙型脑炎。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急性传染病,病死率高。主要流行于夏秋季,临床上以发热、昏迷、抽风为主要症状。

5、传染性腹膜炎疫苗 预防传腹。由于本病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病程长,恢复慢,死亡率高达80%以上,因此提前预防极为重要。

燕逸娜燕逸娜优质答主

动物特别是野生动物,长期在自然界中生存繁衍,经过无数代的自然选择,对各种致病微生物,都已产生了一定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一般很少发病和死亡。但是,当某种致病的微生物比较严重地威胁到它的生存时,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也可以与这种病菌相和平共处,而不发病或死亡。这种“和平共处”的时期长短不一样,可能是几年、几十年,乃至上百年。在这漫长的时间内,人们很容易产生麻痹思想,认为这种病菌对这种动物不致病了。其实,这是两种生物在自然界中生存规律相互制约的暂时结果,一旦外界环境条件起了重要变化,仍不失其原有特性。上述的鼠疫杆菌和旱獭之间的关系就是如此。自然界中许多传染病,病原体和易感动物之间就是以这种微妙的关系,相依生存着。

在自然界中,“天灾”、“人祸”是时常发生的。洪水、烈日、干旱、打乱、冻饿等等,对野兔来说是“天灾”。“捕猎”和“兽夹”对于它们来说是“人祸”。“灾祸”发生了,某些生物的生存规律就要受到干扰破坏,并引起新的调整组合。有些生物适应了,生存下来,有些却适应不了,因而遭受淘汰(减少或灭绝)。

如果把1954年发生的这场獭疫看作是“天灾”的话,那么1958年和1962年的两起獭疫,则可以说是“人祸”惹的祸。1958年春,为支援当地军民挖渠引水,当地驻军和民工捕杀了一些旱獭,不久就有3人突然发病死亡。1962年冬,在某地区发生了罕见的雪灾,为解决人畜饲料问题,当地群众用兽夹猎取了一些旱獭,接着便有3人患了鼠疫。上面两例发病,都是由于人们吃了病獭的肉后造成的。因为旱獭在鼠疫流行初期,感染了鼠疫杆菌后,常因为机体中存在足够的抗菌免疫血清以及淋巴系统的阻挡而获得“自愈”在它们的肝、脾等内脏器官中却潜伏着活的鼠疫杆菌。当人们吃了这些病獭的肉后,就可能发为腺型和肺型鼠疫,危害十分严重。从上面几个例子中可以看到,野兔等野生动物作为某些人畜共患病的传染源其危险性很大。但是,从总的方面来说,它们在自然界中生存得好,人们的传染病也就发病得少,因为各种寄生虫和病菌在它们身上得到容纳,不会蔓延其它地方,所以人们同这种有病的野兔是“冤家宜解不宜结”。

野兔对以它为主要宿主的某些传染病如野兔纤维瘤病、野兔巴氏杆菌病等十分易感,常常形成地方流行或大流行,而对另外一些传染病,却有很强的抗性或者不感染。例如鼠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的病原(颗粒虫)能侵入虹鳟等多种鲤科、鲑形目鱼类的造血组织细胞内,造成这些鱼的中枢神经、肾、脾等器官病变,而对其他种属的鱼,甚至同属的白斑狗鱼等都不感染。鲤春病毒血症能致鲤鱼、鲫鱼、赤螯等严重发病,而对其他鱼,如哲罗鱼、哲罗白鱼等就不易感。另外,草鱼易患草鱼出血病和草鱼肠败血症,而青鱼却很少发病。这些都是同不同鱼(或其它动物)对不同病原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有差异有关。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