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大肠杆菌怎么得?
兔的大肠杆菌病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不同年龄的兔群均可感染发病,但是以2~7周龄的仔兔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各种年龄的兔均能感染该病原微生物,但多见于4周以下的仔兔,往往造成较为严重的危害,特别是冬春季节气温较低的时候。 兔大肠杆菌病主要侵犯消化道,导致急性胃肠道炎症,症状表现为腹泻、粪便稀薄或呈水样,颜色由浅黄至深黄色不等,严重时粪便中混有血液;口腔和鼻黏膜等处常出现炎症反应,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甚至废绝,体温升高;随着病情发展,病兔渐呈脱水状态,四肢发软无力,行走摇摆不稳,最终倒地,四肢抽搐,死亡。
本病发病急,病程短,进展迅速,若不及时治疗,预后不良,死亡率高达90%以上!在自然界中,大肠杆菌是无处不在的,而有些致病性大肠杆菌又可以耐受多种理化因素,如高压、高温、紫外线照射等,只要条件适宜,可在外界环境中持续存在并在其中不断繁殖。 虽然细菌能在自然界中存活下来,但是如果环境不适则会导致其停止繁殖。要做好兔舍的环境卫生工作,注意保持兔舍清洁、干燥、通风、保温,定期消毒,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发生,才可以有效降低疾病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