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呼吸麻醉插管有伤害吗?
在动物临床上,使用气管插管(intubation)和气管镜(endoscope, bronchoscope) 是比较普遍的诊疗手段了,无论是做内窥镜检查还是治疗手术或者监测通气状况等。而关于狗狗吸入性麻醉对气管黏膜损伤的研究也一直没有停止过。
2017年发表在Veterinary Anaesthesia & Analgesia上的一篇综述,综合了1938到2016年间所有研究报道中使用的麻醉药物种类、气管插管的平均操作时间以及气管内灌注药物的浓度等因素后得出了结论,目前大多数的临床实践仍然认为,短期的气管插管不会造成气管黏膜长期的病理变化[1]。
当然,如果气管插管时间过长,那么气管内环境的变化就会影响到细菌在管腔内的沉积,从而增加肺部感染的可能性,这一点对于年龄大,或者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等)的动物来说更为突出一些。气管插管导致的机械刺激也会诱发应激反应,使动物的防御机制进入“警戒状态”,这也会使身体变得更加脆弱,并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1]。所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气管插管是可行的办法之一。
同样地,使用气管镜进行内窥镜检查也是很多临床工作者日常的工作内容之一。与气管插管一样,气管镜本身并不会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但是在实施检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异物掉落阻塞气道的情况,所以在进行气管镜检查的时候也需要格外小心观察。
除了减少气管插管次数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更好地保护气管粘膜不受损害呢? 目前公认的保护措施包括降低插管过程中的气压创伤(Barotrauma)(空气流速过高引起的血管破裂或内膜撕裂),减小插管过程中对气管壁的刺激,合理选择插入深度,控制充气压力等等。
这些措施都是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并且被证实的有效方法。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不良操作可能会导致相反的效果。例如某些研究报告指出[4,5],在气管插管前给予动物局部喷用表面麻醉药,会明显提高插管时的疼痛感受,导致心率增快,血压上升,血糖升高等不良应激反应的发生率。
想要完全避免气管插管带来的危害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合理选用合适的麻醉诱导方式,正确操作,及时补充麻醉用药,并且在术后做好护理工作是完全可以将风险降到最低,保障动物安全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