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打针应该打什么?
宠物疾病治疗是药物治疗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药物种类繁多、作用多样。对于不同的动物个体或同一动物的不同病症有不同的给药方式,一般常见有以下几种: 口服(PO):通过消化道吸收后发挥药效作用;适用于口腔容易打开的犬猫和胃肠道机能良好的幼龄动物。但胃排空时间较长,易导致药物在肠道中发酵引起中毒反应或者吸收不佳而影响疗效。
皮下注射(SC):将药液注入到皮下组织内,药物可迅速吸收发挥作用。注射部位皮肤松弛、无脂肪,且不容易被抓挠,易于操作;但皮下组织疏松,易造成药液扩散和吸收不规则。因此,注射前要将针头刺入皮肤深度适当。
肌内注射(IM):将药液注入肌肉内的注射方法,药物可以较迅速地穿透肌膜而被吸收。适用于肌肉较大的犬猫和口腔难以打开的小动物及幼龄动物。但由于肌肉纤维分布不均匀,所以需要选择肌肉丰满的部位进行注射;同时应注意避免注射部位发生炎症等不良反应。
静脉注射(IV):直接输入血管内,药物能迅速到达机体各器官和组织,并发挥作用。由于血容量小,药物浓度高,起效快等特点常用于急症抢救和小动物输液治疗时使用。如抗休克药、急救药等常用此法给予;但刺激性较强不易掌握,而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肛门直肠给药(PD):直接将药物插入肛门直肠内使药物作用于病变部位的一种给药方式,具有副作用小等特点.该法简便易行,不受年龄限制,尤其适用于犬猫等不宜实施注射疗法者使用. 但注意应尽量选肛门括约肌松弛时给药以减少药物流失。
吸入性给药:利用动物自身的呼吸系统吸入药物,使其进入血液循环而产生药理效应的一种方式。目前主要用于预防呼吸道疾病方面应用较多于犬猫等小型宠物[4]。由于此类药物毒性较低且有良好生物利用度的特点,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与关注。
透皮贴剂:是一种将药物制成薄膜状,贴在皮肤上经过皮肤吸收的药物制剂形式.其具有用药方便、安全有效、不影响宠物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等优势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同剂型药物的给药剂量应根据药物性质、动物体重、体表面积等因素来决定,具体可参考《中国兽药典》2015版及当地兽医规范标准来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