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第二年可以不打狂犬吗?
不可以,必须打 狂犬病(Rabies)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其病原体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被患有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或抓伤后,病毒会通过伤口侵入人体,从而导致人体发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死亡率几乎为100%[1]。 目前,全世界约有5.5亿犬类动物[2]。全球有98%的狂犬病案例是由犬类所引起的[3]。在亚洲、非洲及南美洲等地区,有高达70%的人曾被狗或猫等家养宠物的牙齿或爪子抓伤或咬伤过;而在美国,这个数字是40%-60% [4,5]。狂犬病在国内外均较为常见且危害性巨大。 在我国,每年的狂犬病死亡人数高达约2000人,而其中超过90%是由于被犬类动物所咬伤导致的[6]。因此,狂犬病已成为我国的第二大致死传染病[7]。 狂犬病病毒存在于患病动物的唾液中,并且可通过咬伤或者抓伤进行传播[8]。然而,狂犬病病毒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直接入侵机体[9]。当犬只处于发病期时,其唾液中的病毒含量可达10^9~10^10个/毫升以上[10]。所以即使只是轻微的皮肤损伤也可能造成病毒传播,引起感染。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对狂犬病预防最有效的措施就是给宠物接种狂犬病疫苗。而国际上普遍采用暴露前免疫策略(Pre-exposure Prophylaxis, PrEP)即“零阶段”免疫接种程序来避免被犬咬后的感染风险。该方案推荐在狂犬病疫源地地区或高危地区所有易感人群于狂犬病病毒流行期间全程接种三针狂犬病疫苗[11]。 在中国,《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6]及《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预防接种规范》[12]建议:在狂犬病疫源地地区和狂犬病高发季节,应开展暴露前预防和暴露后被动免疫制剂使用宣教工作并纳入当地日常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内容;对进入疫区的人员以及疫区内的高危人群可考虑实施暴露前免疫。